A3:文明之声总第771期 >2023-09-11编印

扎实推进廉洁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筑牢“三不一体”防线
刊发日期:2023-09-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廉洁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上级党组织、公司党委部署的一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该项工作推进以来,公司统筹谋划、精心部署、有序推进,有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下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廉洁风险双重预防机制作用,切实推进该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公司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还要强化四个方面思想和认识。
  在风险排查上,要树立“两紧”意识。“两紧”即在风险排查上要做到紧盯业务流程、紧贴现实状况。一是要做到紧盯业务流程。对于企业来说,廉洁风险是伴随业务而来的,一定程度上说没有业务就廉洁的风险,所以在进行廉洁风险分析时,除了盯住“吃拿卡要”“钱权交易”这类“腐败”风险外,要紧盯全业务流程上的合规性风险。进行具体风险分析时,在决策层上要重点对流程上的审批节点即权利行使的节点进行重点风险分析,在执行层上要对人、财、物等资源和权利集中的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执行层进行重点分析。二是要做到紧贴现实状况。要充分考虑公司现状和岗位现状两个方面。企业现状主要是要结合公司现有的制度和流程,针对制度流程中的漏洞进行查漏补缺。岗位现状主要是要结合岗位性质、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要求、岗位分权制衡情况和在岗人员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制定防控措施时,要做到“三必须”。“三必须”即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制定的措施必须具体化、可量化和能落地。制定的防控措施是为了预防腐败和管控风险的,具体化利于执行,可量化利于考核。比如在具体化方面我们会觉得“按要求规范填写合同内容”没有“规范填写合同的公司类型、金额、数量、履行期限和付款方式等内容,不得留白”更具体。在可量化方面我们会觉得“强化日常廉洁教育”没有“每年组织或参加不少于4次职业修养或廉洁教育”量化。具体化和可量化目的是为了措施最终的落地,必须把措施的“能落地”作为制定防控措施的总要求,只有这样,廉洁风险双重预防机制才不会变成“挂在墙上的制度”,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发挥预防腐败和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作用。
  在组织推进过程中,要做到“三要”。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领导重视才能更有效调动各方面人财物资源。廉洁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点工作,公司层面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挂帅。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各单位、中心和部办的负责人要做到“四个亲自”,公司分管领导要参与到分管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去,亲自指导并对成果进行审核把关。二是员工要亲身参与。各岗位的风险员工最清楚,员工自己参与风险排查和制定,有利于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发挥其风险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员工参与的过程,也是对员工的一次廉洁风险教育,有利于员工角色由“要我管控”向“我要预防”的转变。三是要集思广益。廉洁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一项创新,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推进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在岗位员工自己排查风险、制定管控措施,部门和分管领导指导审核的基础上,各层级还要通过风险分析会、座谈会等方式,采取头脑风暴、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等方式,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献智献策。
  在过程管控上,要明确风险动态管控要求。要在员工、部门和公司3个层面树立持续动态排查和管控意识,且每个层面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员工要持续关注自己岗位职责的变化、风险点的变化和防控措施动态落实的情况,定期不定期的主动进行岗位风险点重新排查和防控措施的重新制定并持续贯彻落实。部门要重点关注职责范围内全业务流程层面的动态管控,要跳出岗位看岗位风险,特别在部门内部岗位间以及部门之间业务和职责调整的时候,积极通过制度修订完善和流程优化调整等措施,主动对风险点进行动态管控。公司层面要重点对全公司的高风险点进行动态管控,特别关注跨部门业务流程风险点的查漏补缺和职责交叉时的协调处置,同时,当公司进行机构职责调整或者上马新的重大项目建设时,要重新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廉洁风险的重新排查。 (韩文龙)